DB3308∕T 152-2024 小型水库数字化建设管理规范(衢州市)

ID

E78F6259D22E43B9A8A7209BD9BBD0F7

文件大小(MB)

0.3

页数:

14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93.160,CCS P 55 3308,浙江省衢州市地方标准,DB 3308/T 152—2024,小型水库数字化建设管理规范,Digit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small reservoir,2024 - 08 - 27 发布2024 - 09 - 27 实施,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3308/T 152—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规定1,5 监测感知2,6 数据资源2,7 应用场景2,8 安全管理3,附录A(规范性) 监测数据内容要求4,附录B(规范性) 业务数据内容要求7,附录C(规范性) 数据采集要求.9,DB 3308/T 152—2024,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衢州市水利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衢州市农村水利管理中心、杭州定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骞、徐帷巍、陈洪飞、谢中凯、刘慧霞‘顾文钰、苏玉杰、过团挺、项华昌,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 3308/T 152—2024,1,小型水库数字化建设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型水库数字化建设管理基本规定、监测感知、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已建小型水库的数字化建设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4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5058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3978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GB/T 50138 水位观测标准,SL 21 降水量观测规范,SL 551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1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725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DB33/T 586 水库基础数据规范,DB33/T 2350 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数据资源,以数字化形式记录保存的数据、文字、影像、音频、视频等各类数据集合,3.2,应用场景,以数字技术的深度运用呈现一项或多项业务对象、功能、流程等要素特性的数字化环境,[来源:DB33/T 2350—2021,定义3.1.3.21],3.3,水库纳蓄能力,水库在任一时刻库容能够承载的最大雨强,4 基本规定,DB 3308/T 152—2024,2,4.1 水库数字化建设管理应遵循系统设计,充分利用已建成果,同步开展监测感知、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安全管理等建设,4.2 水库数字化建设管理应围绕水库防汛管理、大坝安全、库区管理等核心业务开展,充分运用可提,升业务管理智慧化水平的新技术、新设备,4.3 水库数字化建设管理应符合主管部门、地方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加强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4.4 水库数字化建设管理应建立健全建设、运行、维护、安全等管理制度,5 监测感知,5.1 监测感知项目主要包括降水量、库水位、渗流、变形及视频图像等,5.2 监测感知项目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 水库集水区降水量监测不少于1 处,建设要求应符合SL 21 规定;库水位监测不少于1 处,建设要求应符合GB/T 50138 规定,b) 渗流、变形监测建设要求应符合SL 551、SL 601、SL 725 规定,c) 小(1)型水库视频图像监测不少于2 处;小(2)型水库视频图像监测不少于1 处;坝长≥,500m 的水库宜增加监测数量;视频图像监测对象主要为大坝全貌,覆盖水尺、坝前水面、溢,洪道进出口、放水涵出口、坝体渗漏等,d) 大坝为土坝的水库,宜设置白蚁监测,e) 有泄洪闸的水库,宜设置闸门开度监测,f) 其他监测项目根据需要设置,5.3 监测感知宜运用现代技术提升监测频次或精度,可选用以下技术,a) 表面变形可采用视频图像、北斗等监测手段,b) 坝体变形、坝体异常渗漏、溢洪道边坡稳定、库区管理等可选用视频图像结合人工智能的监,测手段,5.4 降水量、库水位、渗流、变形监测的自动化采集频次每5 min 不宜低于1 次,5.5 监测感知数据传输可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降水量、库水位数据传输宜配备北斗短报文、卫,星通信等应急通信措施,5.6 监测感知设施、数据传输管理宜采用物联网技术,6 数据资源,6.1 数据资源类型包括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等。基础数据内容要求应符合DB33/T 586 规定;,监测数据内容要求符合附录A 规定;业务数据内容要求符合附录B 规定,6.2 数据资源采集、共享交换应采用数据接口(API)方式,其中监测数据可采用端到端方式,采集要,求符合附录C 规定,6.3 数据资源应明确更新频次并及时更新,7 应用场景,7.1 应用场景一般包括防汛管理、安全研判、智慧库区、预警提醒、闭环管控、督查检查、综合管理、,公众服务等,宜适用PC 端和移动端,7.2 防汛管理场景宜具备以下功能,a) 具备降水量、库水位数据图表查看功能,DB 3308/T 152—2024,3,b) 具备自动生成时段报表、日报表、……

……